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

血手機 觀後感


手機早就是人類生活的基本配備,但誰能料到,這項新科技卻引發非洲內戰,五百萬人喪生、卅萬婦女被強暴。丹麥導演普爾森(Frank Piasecki Poulsen)執導的紀錄片《血手機》(Blood in the Mobile),查證二○○七年「聯合國報告」,指出手機和剛果內戰有關。普爾森深入剛果調查,發現當地與手機相關的礦物採集,掀起利益爭奪的血腥內幕,猶如電影《血鑽石》情節上演。普爾森也反問手機企業主,「豈能袖手旁觀?」

     經由影片,大眾得以理解整個生產鏈:剛果盛產的鈳鉭鐵礦,就是製造手機電容器必備的礦產,這些豐盛的礦藏是武裝分子覬覦的來源。當地居民的心聲沉痛:「這整個地方都由武裝勢力盤據,有解放盧安達民主軍、麥麥和胡圖族民兵團,他們過去為政治目的戰鬥,但現在都似乎為了錢。」

     在歐洲,五十公斤的鈳鉭礦要價超過新台幣四萬,卻未能讓剛果富裕。反之,礦工辛苦地徒步兩天兩夜到交易中心,卻只能換到新台幣兩百元不到的賞金。這還不包含每天進出礦場時,被武裝人員課的重稅。他們只能住在光禿禿的山壁或環境糟透的坑洞裡,許多幼童也以此地為家。

     普爾森自身就是諾基亞手機的長期用戶,直搗西班牙手機通訊展覽會場,希望能從手機供應廠商口中得到「我的手機裡所使用的礦物,是否和剛果內戰有關?」這個問題的答案。所有廠商都規避回答,他決定自己前往剛果場一探究竟。

     目睹一切的普爾森最後造訪了生產世界三分之一手機的諾基亞手機芬蘭總部,以及德國「自然資源和地質科學研究院」、英國破解自然資源和武裝衝突關聯的組織「全球目擊」、美國華盛頓推動「剛果希望」法案的組織,為的就是問一句:「我們是不是該做些什麼?」

     今年卅六歲的普爾森出生於丹麥,畢業於丹麥國家電影學院,身兼導演、攝影師、編劇三職,目前在丹麥廣播公司電視網工作,作品涵蓋青年、政治、第三世界等議題。

     最後,美國於二○一○年通過「剛果希望」法案,要求所有電子業廠商公布供應鏈來源。普爾森在字幕上打出:「迄今,市場上沒有任何手機能保證未使用『衝突礦石』」這部紀錄片一月六日晚間於公視播出。(引自中國時報2012年1月3日江家華台北報導)


                                        錯過公視的朋友可以看RTHK香港電視台的節目的轉播
        有些事沒人願意挖掘就永遠不會有真相,我們真的要感謝這些有良心的紀錄片導演,讓我們知道真實的世界是如何運作,讓我們知道無人監督的企業外部成本害死了多少人命,也讓人思考假如企業沒有監督制度,對社會的影響有多大!

        這張海報設計的很搶眼,知名手機品牌都榜上有名,這就是產業的真實生態,在資本主義競爭環境下沒有企業會主動增加成本,更可怕的是企業還會影響政府政策,因為這是企業增加的競爭力的鐵律,追求絕對利潤也是企業該為股東及投資者該負的責任,企業獲利帶來稅收,不過企業的聲音不能代表人民的聲音,可是企業以商逼政的現象卻愈來愈常見的。

  •                            民主失竊的故事 The Story of Citizens United


  被媒體稱為血汗工廠的郭台銘,這幾天有發表了動物園管理學的言論「鴻海全球有百萬大軍,人也是動物,要管理一百萬動物,頭痛得要死,」,就算人是動物這個論點沒錯,但動物應該在大自然裡而不是動物園,不懂得怎麼善待員工(動物),當然頭痛的要死,未來搞不好連去動物園都看不到真的動物了因為郭董接下來要發展的是不會跳樓的機器人王國,文末又提到年輕人寧可開咖啡店跟網路創業讓企業很頭痛,難道職業無貴賤這道理很難明白?輕視別人夢想的思維才讓人無法恭維!
          
                記者會拒壹傳媒、三立新聞自由時報

        最讓人憂心的是企業甚至限制新聞自由,媒體各有立場早已不是新聞,但是人民有自行選擇觀點的權利,這是企業干預社會的最好例子,也難怪年輕人不認同這樣的企業文化,雖然郭董作公益,但我要引用歐洲當代哲學家齊澤克的論點,如果只是右手破壞左手救濟是無法根本解決問題,只是另一種贖罪卷的偽善制度,要思考的應該是監督企業的外部成本,為什麼一樣的勞力付出卻有不同價格,便宜的勞力人口的背後意義不就是剝削嗎?從制度上去監督企業才能根本解決問題,從增加基本薪資的幅度來看,台灣政府做的比共產黨還差!

                          齊澤克的完整影片
        回到影片本身,像這樣為了真相不怕死的導演真的是少見了,在美國很多記者發現連動債有問題,基金公司就會高薪聘請,抗拒的了的記者有多少?那我們小一般民眾能做些什麼呢?我們可以學習企業的經營智慧,但不能把他們所有的話奉為圭臬,企業永遠是為了利潤存在,而我們則是為了自己親人與朋友存在,賈伯斯說不要活在別人的思維裡,所以他創造最多的信徒,信徒們~想想真實的人生吧。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 觀後感

        這部片的題材非常特別,是描述一個從石器時代開始活了一萬四千年的的人,開場由他的一群教授同事到他家挽留他,在談話的過程中,主角透露了他是個不死人(港譯:地球不死人),所以每十年他就必須離開熟悉的環境,同事當他是玩笑,各自從不同的專業領域去對主角發問,而主角約翰都能提出完美的解釋,同事半信半疑之下開始更深入的提問細節,主角的論點推翻了大家熟悉的常識卻又合理的令人無法反駁,最後在有關宗教的討論時,對於宗教他提出有些神蹟只是以訛傳訛,引發虔誠的朋友與其激烈的爭執,最後約翰為了氣氛和諧,就說只是開玩笑,但劇情最後的安排是證明他真的是活了這麼久做為結束。

        長生不死的題材,大部分都是當作結果來寫,少有作品去描述不死生活的細節,類似的題材漫畫三隻眼有描述過,是寫不死人在無窮時間中慢慢失去情感與人性,而本片是用一個凡人為了生存,不得不這樣生活來描述不死的過程,最有趣的地方是他提出很多不一樣的歷史,我們的所知跟他有很大的不同,但是約翰提出的觀點很值得思考,歷史都是後人紀錄誰能真正認定真偽呢? 這樣顛覆常理的觀點,對世界歷史熟悉的人來看會覺得格外有趣,而劇情本身的安排也極具娛樂性,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想像與巧思。
     
        這部電影給了我一個啟發,很多人不管在工作上還是感情上不順遂時,常常會以咒罵來宣洩壓力,但這樣的快樂很短暫,常常在走入新環境後就消失了,像約翰經歷過這麼多次的宗教跟婚姻後,當需要離開的時候,在無窮的時間下都必須放下執著,誠實的面對自己與往後的生活是比較實際的,人生在不同階段總是有取捨,你所記憶的一切構成了現在的你,但你所選擇的一切也構成了未來的你,什麼是永久?盡力活在當下就是永久!
     

     

2012年1月14日 星期六

革命青春 觀後感(有劇情透露)

劇情簡介


1971年,反戰意識高漲的年代,東大畢業的澤田(妻夫木聰 飾)是東都週刊的菜鳥記者,在採訪左派運動的過程中,受到影響逐漸認同左派的革命精神,但卻又必須秉持著記者的立場而保持中立。某日因緣際會下他認識了一名年輕的學運份子梅山(松山研一 飾),看著梅山神采飛揚描述著熱血革命等等的話題,澤田雖然心存懷疑,但改變世界的共同信念,卻讓他忍不住和梅山越走越近。隨著支持武裝革命的聲浪越來越高,梅山決定組成「赤邦軍」,秘密計劃對自衛隊基地展開襲擊,得知此計畫的澤田則提出獨家採訪的要求,在大時代的洪流之下,兩個年輕的革命靈魂,就要衝撞出最殘酷的火花。


本片改編自在日本引起話題爭議的文學作品《我愛過的那個時代》,感動了無數後輩文創名家,也讓本片導演山下敦弘推崇備至,憑著對於當時文化思潮的喜愛而興起拍成電影的念頭。由於牽動到日本社會至今仍無解的心結,電影劇本耗費三年才完成。最後選定兩大主角,由妻夫木聰飾演時任記者的川本三郎,松山研一擔任原著中嫌犯K的演出,兩大男星破天荒地同台對戲。電影主題曲則為巴布狄倫名曲〈My Back Pages〉,由日本國民創作歌王奧田民生與真心Brothers重新詮釋。


(原著中文版由新經典文化發行)
一九六八年,日本各大學發起了以意識形態為主的鬥爭浪潮,出現學生組織的「全學共鬥會議」(簡稱「全共鬥」),罷課、占領大學校園等場面愈演愈烈。一如許多目前仍活耀於日本藝文界的創作者,作者川本三郎與他們同樣是「全共鬥世代」。


在這個日本社會思潮震盪最劇烈的時期,川本三郎以一個初出茅廬剛跑週刊新聞的新人記者身分,完整描繪出當時社會浪潮,讓這本作品成了六○年代的最真實見證。而他更親眼目睹東大「安田講堂事件」,這個大時代發生的事件,後來屢次由村上春樹關鍵性地寫在《聽風的歌》、《1973年的彈珠玩具》、《挪威的森林》、《1Q84》等作品中。


本書文章最早連載於一九八六年至八七年日本文化創意人喜愛的藝文雜誌《SWITCH》,專欄名稱為「The Reading」,由該誌發行人新井敏記先生總策劃,並與角取明子小姐親自拜會川本三郎邀稿。最初原本只是希望讓八○年代的年輕讀者能理解六○年代的人事 物而書寫,沒想到川本三郎寫著寫著,最後卻變得不得不整理思緒,提到一九七二年改變他一生,讓他久久無法提筆寫作的專訪思想犯(殺人犯)事件。


他因為私下採訪嫌犯並湮滅證據,走在「記者道德」與「公民道德」的法律邊緣。最後還是因為受不了精神壓力,遂向警方坦承事件發生經過而身繫囹圄。因為這 樁「朝霞自衛官殺害事件」,他成了日本最受爭議的文壇評論家。正因為如此大膽的交涉過程,更清楚地描繪出當時年輕人的不安與衝動。儘管傷痛,作者藉由這些文字的呈現,宛如電影一般讓我們清楚看到了日本六○年代末期,一個個「我們相信一定可以做到」的青春姿態。

轉自KingNet影音台


我成功的被中文海報上面"革命前夕的磨托車日記"文字所吸引,不過實際上這是兩部截然不同的電影,革命青春》裏的革命非常半調子,從決定是思想犯還是殺人犯引起的爭議就能看出端倪,主角們沒有改變世界,改變的只有自己的人生。


歷史上真正不為自己利益的革命家少之又少,多的是革命後的獨裁者,對人民而言,常常只是從這個地獄走向那個煉獄,想建立的是利益而非正義,而其中最大的關鍵就是行為是否合乎道德標準,就像暢銷書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的書名一樣,正義是需要思考辯明的,世上沒有完美的體制,不同體制有不同利弊。


        梅山這個看似熱血的學運份子,對於他的企圖始終無法說明白,當觀點被質疑時,他就為對方貼上敵人的標籤,也難怪不能算是思想犯,梅山只能神秘兮兮的欺騙夥伴,為自己樹立威望,當事機敗露時又把責任推給旁人,這種捨棄立場放棄尊嚴的價值觀是最可悲的,他只是個投機者,沒有為革命產生任何正面意義,這是政客最常犯下的錯誤即是說謊立場搖擺。

       「真相和真愛一定會戰勝謊言與仇恨。」這是哈維爾的名言,可惜在台灣這樣的政治人物很少,多的是撕烈民眾情感的手段及言語,在這樣的環境下,公民的素養非常重要,就如同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所提到的要把理性帶進公領域,公民必須把自己的正義觀說出道理,不能只是「我說我對就是我對」。本書目的正是邀請讀者做個自我檢視,搞清楚自己抱持哪些信念,何以抱持這些信念。有了理性思辨,民主對話才能向上提升,不會一直停留在互嗆叫陣的層次。在台灣人民最需要的的確就是真愛與真相,我們希望看到的是落實的公共事務討論,而不是批評對手,期待有天台灣選舉不再是政黨惡鬥。


        回到電影本身,影片忠實的描繪出那個年代的景觀與氣氛,就如同與梅山辯論的同學提的我們終究還是依附在學校的體制下革命,這代表的正是體制帶給人民的安全感,要推翻體制同時也破壞了社會的祥和,就是在考驗這些年輕人的取捨,而衝動帶來的悔恨,在最後另一主角澤田遇見以前的遊民朋友,居然安穩的經營小酒館生意時達到高點,成長的滋味是這麼苦澀,原來真實人生要考慮的東西這麼多,每個人只是找出不同方向去為自己人生努力,成長的代價就是感慨的淚水!

         這部片的背景設定在60年代,對一般觀眾而言會比較陌生,建議看過相關資料再來看電影會比較適合,日本在戰後復甦的很快,但對於全面西化的反對聲浪也一直存在於日本社會,電影提到的日本文豪三島由紀夫的自殺事件就是一個例子,也感謝本片這種學運題材,讓台灣很多村上春樹迷,可以更清楚勾勒出那個時代的輪廓, 一個劇烈轉變的新世界!

2012年1月9日 星期一

好書推薦 挪亞的方舟(全四冊)

[家裁之人]作者毛利甚八,魚戶修的最新合作作品,以森野賢人為了保育黑猩猩挪亞所作的努力為故事主軸,是部值得玩味的作品,此書更有台北動物園園長楊勝雄先生、中央科學博物館陳彥君先生、ㄅㄆㄇ猴園園長楊永賢先生、中研院動物所吳海音先生專文推薦。

       會接觸這套漫畫,是因為前陣子引起爭論的議員&游民問題,網路上網友提到這部
挪亞的方舟,內容一樣有提到議員跟遊民,沒想到看完讓我感動得落淚,雖然是以漫畫的型態呈現,但是內容非常的豐富,短短四集但包含的元素非常廣,有生態保育、政治經濟、社會人文...等元素,看完讓人不禁反省起身為人類的種種問題。




        在看完阿拉斯加之死之後,我就開始這樣介紹自己,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雜食性能消化植物和動物,懂得使用語言,無特定信仰,高度社會性但也反抗社會性;因為我認為人類也只是種動物,並沒有比較高尚,我們跟其他動物最大的不同是,除了繁殖下一代之餘,我們還會破壞環境,讓人類文明凌駕於自然之上,而這樣的模式卻不能像動物一樣可以永續生存,這結果想想還真可悲。


        阿拉斯加之死是講一個年輕人想脫離文明到荒野生存的故事,而挪亞的方舟是講一個靈長類科學家森野賢人,試圖建造一座大猩猩野生森林公園的經過,故事先從日本在經濟發展下一些不適應社會的流浪漢說起,這些都市森林下的遊民,像是離群的大猩猩只是想過自己的生活,再由主角投入政治(想提案)所遇到種種阻力,再由形形色色的人物,譬如援交少女、酒店媽媽桑、想自殺的年輕人、沒有父親的小男孩、借由這些人物交織出令人驚奇又感人的故事。


      令人感動的部份是主角的純真與勇氣,驚奇的部份則是在國家機器的運作下,主角還是有辦法撼動體制,雖然過程有些太過理想化,但成功的描述出文明的另一條路,像書中流浪貓的問題,日本與台灣就有貓村來帶動觀光的實例,人類與自然的確可以和平共處,生存這大哉問也就如此單純了!


        書裡不會高調的讓人無法親近,而是把生活常見的問題都融入其中,而寫實的畫風跟豐富的猩猩資訊,在作者高明的安排下,以動物為師看似愚昧,卻又有其可能性,而與聖經故事相同的名稱,故事也有巧妙的安排,是家長跟孩子都能一同欣賞的好讀物,誠摯的推薦給大家。

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

價格戰爭:評估地球價值的新方式 心得分享與介紹



內容簡介

今日世人知道每一件事物的價格,卻無法瞭解任何事物的價值。
─王爾德
《糧食戰爭》作者帕特爾,全面檢視價格機制的虛妄與危險
長久以來,我們透過「市場」這道扭曲的三稜鏡來觀照世界與衡量價值,繪製出萬事萬物的價格地圖。然而價格是一個靠不住的嚮導,它的運作機制導致了金融危機、糧食危機,以及氣候與生態危機。
一份售價四美元的漢堡,背後的生態成本與社會成本可能高達二百美元。因此價格的功用與其說是傳達事實,不如說是隱瞞藏匿;我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卻毫不自知,甚至滿心歡喜。即使在危機當頭的此刻,我們竟然想倚靠導致危機的市場與價格機制,來解決臨頭大難。碳交易和各種排汙權交易就是一例。
要免於大崩壞,地球需要民主與資源共有的經濟學
作者認為,正確的方向應該是重新調整市場社會的平衡,改變價值的衡量方式。他從世界各地爭取糧食主權的民眾組織身上看到,爭取糧食主權,就是要收回民主政治與經濟的主權,伸張人民界定價值的能力。他們的目標不是完全廢除市場或貿易,而是消除其中的宰制關係,使價格機制擁有民主與資源共有,以及正義的精神。
作者簡介
拉吉.帕特爾(Raj Patel)
先後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倫敦政經學院、美國康乃爾大學,目前同時在南非夸祖魯─納塔爾大學(University of KwaZulu-Natal)與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任教。帕特爾曾在世界銀行工作,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實習,為聯合國提供諮詢,後來投身於抗議這些國際組織的運動。他的第一本著作《糧食戰爭》已在十一個國家出版。帕特爾的個人網站:www.rajpatel.org
譯者簡介
閻紀宇
資深譯者。中國時報國際新聞中心副主任。主要譯作有《超級菁英》,《SQ:I-You共融的社會智能》、《別對我撒謊》、《非理性的魅惑》、《強國論》、《決斷2秒間》、《未來在發酵》、《當知識份子遇到政治》、《魔鬼詩篇》、《遮蔽的伊斯蘭》、《中國即將崩潰》、《紙醉金迷哈瓦那》等。
簡介轉自博客來


二戰結束後,人類就沒有如此規模的戰爭了,但有一種戰爭無聲無息的在你我身邊發生,就是富人與窮人的戰爭,書名取的很好"價格戰爭",我們處於價值觀急速改變的年代,但是作者非常犀利的指出都是操控下的結果,人們選擇便宜的商品,但是也負擔龐大的外部成本,譬如一個漢堡只要四美元,但是背後的外部成本高達二百美元,最可怕的是這大家都能負擔的起價格,在未來的世界將不復存在,更簡單的說明方式,未來十年後台灣再也不會有這麼多便宜的吃到飽餐廳了,因為油價將會使糧食價格飆高,在糧食自給率只有30%的台灣,當石油產能在2010開始下降後,泡麵再創天價絕對不令人意外。

為什麼一個漢堡的外部成本位高達二百美元,BBC記錄片<糧食的未來>提到,一頓牛排等於40人份的糧食,大家都聽過一公斤的牛肉需要消耗七公斤的糧食,別忘記非洲死於飢餓的難民,實際上糧食因為浪費是不夠全體人類吃飽的,而穀物飼養背後的原因是因為政府拿稅收補助畜牧業,而非畜牧業有價格有競爭力,更不須提到美國企業對員工的壓榨了,我提幾個血淋淋的例子,智慧手機的製造使得剛果婦女在險惡的環境下,平均壽命只有47歲,同樣是有關智慧手機的例子,富士康工廠員工跳樓事件,這些企業造成的外部成本,都是由消費者來買單,台灣廠商在飲料中使用塑化劑,就是一個嚴重的例子。

所以便宜的商品背後都是來自剝削,很可怕的原來不只有血鑽石,現在還有生活用品血手機,而這樣的機制最大的問題是, 它並不能永續發展,因為地球資源有限的,而且破壞環境所造成的全球暖化問題,現在各國領袖也都沒有解決方案,本書對碳排放的總量限制,也點出其缺點(第九章節 重探糧食主權)就是環境汙染業者,居然有套利的空間,譬如冷煤製造商更新設備只需一億歐元,但是藉著碳排放交易可以賺四十七億歐元,碳排放交易的背後讓人思考的問題是,是否生存的權利像電影鐘點戰一樣,
價格(時間)可以決定一切?

這本書第一部就是在點出這些制度的缺點,而第二部是介紹我們還有什麼選擇,譬如提倡共有財,像自由軟體、維基百科都是很好的示範,這些服務是免費的,但卻很有價值,所以我們並不一定要選擇現在的生活方式,別被商人操控了我們的選擇!

當我看了一系列資本主義跟糧食問題的書及紀錄片,我很懷疑現在架構的未來生活還存在嗎?若人類不做改變,我們的所熟悉的生活在十年後就會急速崩毀,極端氣候造成的損失,已經不是新聞而是常態了,我們有生之年看不到價格戰爭落幕,但為了下一代我們必須改變,去思考更公平公義生活的可能性。

雖然書中有很多專業名詞,但是作者會用生活可見的現象或是小故事來說明,所以不用擔心讀起來很
生硬或是乏味,本書可以幫助我們從更客觀的角度來衡量我們的生活,會發現其實我們的生活很奇怪,北韓人民在政府操弄下沒有自由,而我們則是被企業挾持下沒有真自由,想改變就從閱讀本書開始吧。


P.S.糧食的未來目前可以從壹網樂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