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4日 星期六

從絲絨革命談翁山蘇姬

很多年輕人可能對共產主義不甚了解,你說中國是共產主義嗎?自從鄧小平開放之後所奉行的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那什麼是具有中國主義的社會主義呢?說穿了就是資本主義?什麼?原來跟台灣一樣都是資本主義!那到底反攻大陸要攻什麼?這問題應該反過來問台灣民主是誰的功勞?我想是來自全體民眾。

絕對的權利帶來絕對的腐敗,制度無人抗衡到最後一定失衡,所有革命來均自不滿,不滿的抒發方式有很多種,但目的都是為了改變,重點是改變而不是紓發,假如紓發完卻沒有任何改變,抒發只有安慰的功能,終究被吞沒在制度之下,近代最有名的的革命是捷克的絲絨革命,不流一滴血而平靜完成政權交替,但除了革命者理智之外,也是被推翻的政府沒有採取激烈的手段,老實說這是捷克人民素養問題,而帶頭的革命者這些文人他們要的是不是權力也不是流血而是更好的制度,非洲有些國家常見推翻了一個豺狼又來了一個野豹,革命軍當政後還是奴役人民,那到底這樣地革命代表了什麼?僅只是爭奪權利。
搖滾樂真的曾經改變世界,前捷克總統哈維爾是地下絲絨的頭號歌迷,讓我改變了嬉皮的無力的印象。



民主用於水準夠的民眾上,所得到的決定才夠明智,民主決定不一定是正確的決定,僅只代表這是多數人的決定,並不一定符合道德,就像大雄跟技安跟阿福投票決定要揍大雄,是投票決定出來的,但誰都知道這只是霸凌,所以大雄通常會找小叮噹拿法寶來懲罰技安,但這絕對不是以愛之名。

所以緬甸人民最終需要法制社會還是翁山蘇姬?我想應該是法治社會,但不可否認在軍權政府尚未放下搶桿子之前,人民還是需要這種偶象似的崇拜去紓發壓力,所以<以愛之名翁山蘇姬>把重點放在翁山蘇姬個人的犧牲,也可充分看出緬甸的現況,緬甸絕對需要翁山蘇姬這樣的和平革命者,但革命能不血腥的達到成功,也需要當權者的容忍;魯貝松這樣革命電影,老實說我覺得把焦點放在個人的愛及犧牲是太過樂觀,就像佔領華爾街運動也提倡非暴利,但是毫無力道,華爾街沒有得到任何教訓,但盧貝松的立意是很好的,因為正義不是血跡斑斑而是一場思辨之旅,我們不期待任何的戰爭,而希望緬甸人民能真正的得到民主自由建立法治國家,雖然這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