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故事的背景舞台設定在近未來的日本,時間是2030年代前後,街道是以香港作為繪圖基礎。當時進步的科技已可將人體的大部分替換為生化軀體,且透過埋藏在大腦中的線路,人類意識可以進入數位網路之中。此時出現了許多生化人與網路駭客的新型態犯罪事件,因此成立了直屬於首相的「公安九課」(通稱:攻殼機動隊),以武力來直接打擊犯罪。
本作品對於未來科技的考據、設想,以及精緻細密的描寫,塑造出獨特的世界觀而吸引眾多的科幻愛好者,並對後來的《駭客任務》等許多科幻作品有顯著的影響。故事中女主角草薙素子自幼即全身都是義肢,2029年正式成為公安九課隊長,搏鬥戰實力也是九課內最強,並以她卓越的指揮能力獲得隊員們的信賴,隊員們都稱呼她為「少佐」。
就不同作品的內容比較來說,士郎正宗原著的漫畫以短篇單元為主,人物沒有在作戰的時候表現很輕鬆,對世界抱持樂觀態度。押井守導演的動畫電影的人物則較嚴肅,而且把兒童個性的攻殼角色略去。神山健治導演的電視版動畫則介於兩者之間。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算是朝聖般的來看這部1995年動畫電影,未來感十足完全不會有十幾年舊片的感覺,難怪「駭客任務」導演華卓斯基兄弟、史蒂芬史匹柏、詹姆斯卡麥隆等好萊塢大導都是押井守導演的粉絲,押井守導演在科幻片的上的地位不言可喻,對科幻電影幾乎來者不拒的我,看了果然大呼過癮!
押井守導演在台灣拍攝的《地獄番犬》與攻殼機動隊都出現大量的街道畫面,只有背景跟音樂,應該也是很多人會覺得悶的地方,我還蠻喜歡這種畫面,我常覺得城市像個生命體,來往的人車像血液,街道則是血管,形成一個複雜龐大的城市巨獸。
攻殼機動隊我想對歐美觀眾來說應該很有亞洲風味,擁擠的香港街道大量的漢字招牌,配樂可以聽到空靈的人聲及日本鼓聲,把這些東方元素都融入在裡面,《銀翼殺手》也可以看到類似的畫面,這應該是很多歐美人士對亞洲模糊的神秘印象。
劇情大綱就是未來世界,人可以改造自己的身體只保留大腦,而大量使用機械軀殼的"義體"而義體的好處就是更敏捷反應更快甚至可以連結網路操作機器,但也有了入侵靈魂的駭客事件,更震撼的是有一個腦部沒有腦漿的機器人逃出義體工廠,在路上發生車禍而被找到,女主角草薙素子覺得人跟機械的界線很模糊,而疑惑的問自己:「或許我自己已經死了,現在的我只是義體及電腦所構成的模擬人格……」,而後來找到的駭客居然只是一個有意識的電腦人格代號傀儡師,終極目標是想要跟素子融合。
這種討論資訊對記憶造成的人格影響,算科幻小說很經典的元素,時間三部曲的<時間漩渦>也有類似的討論,而我們現實生活的確也開始受科技的影響,電影中傀儡師警世的一段話:「當電腦的普及使記憶得以存放於外部的那時起,你們就應該更認真思考生命的意義!」,這讓我想到手機的出現對我的影響,沒有手機的時代,我幾乎都可以記住朋友的號碼,有了手機之後這樣資訊存取就由大腦改為手機的記憶體,對手機的依賴度開始增加,手機沒帶在身上會感到不自在,方便之餘我好似也喪失了部分能力。
這可以延伸討論的的問題很廣,網路的便利以及填鴨式教育下,很多學生的報告資料往往都是google搜尋的前三頁資料,錯誤的信件資訊也因轉寄而一再流傳,這讓人省思的部分及是資訊跟思考的分別,當我們太仰賴網路資訊而不靠自我的判斷能力去思考時,就我們常聽到的行車導航帶駕駛人繞路甚至落海的意外新聞,人的存在性會因為資訊而降低,癮這個字很有趣是疒字旁,當我們對科技或任何事物上癮的時候,記得思考一下這行為是否健康呢?
回到電影本身,片長82分鐘不算長,導演的個人風格的確強烈的影響本片,跟劇情無關聯的意識流畫面會出現,也有著需要思考的哲理台詞,不提這些元素,電影本身步調的掌握,打鬥畫面的呈現,緊張氣氛的拿捏都非常好,單純以娛樂片來看,也是表現的非常精采,看慣了好萊塢科幻片的影迷,不妨可以可以換換口味,絕對值回票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