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鐘點戰 觀後感




劇情簡介
軍火之王》導演安德魯尼柯身兼編劇、導演、製片,由賈斯汀、亞曼達塞佛瑞、奧利維亞魏爾德和席尼墨菲共同領銜主演。

21世紀末,人類活到25歲就不會變老,但如果沒繼續補充時數就會死。時間取代金錢成為貨幣單位。威爾(賈斯汀飾)生在貧民居住的戴頓時區,生命朝不保夕,他在生命剩最後23小時之際,(賈斯汀飾)解救了擁有超過100年以上生命時間資產的亨利,繼承大量時間資產,並結識上流時區的席薇亞(亞曼達塞芙瑞飾),遭到時間管理員(席尼墨菲飾)盯上,賈斯汀逃亡時挾持上流時區的亞曼達當人質,同時他不斷捐出所得時間濟弱扶貧,最後感化亞曼達,兩人一同對抗貧富不均的時間系統。
片中對照貧富時區很有趣,戴頓區的窮人動作迅速,穿容易穿脫的拉鍊式衣服,以爭取更多存活時間;上流時區的富人則穿有釦子的衣物,生活悠哉。
而賈斯汀透露本片有很多的奔跑場景,堪稱是奔跑鏡頭最多的電影前幾名,是他至今參與過最辛苦的影片拍攝過程。(轉自開眼電影網)

我不知道身兼編導的安德魯尼柯導演,是否有觀賞過麥可摩爾的資本愛情主義,這個大膽的假設,把資本主義體制上的荒謬性發揮到極致,當初看到這樣的題材,又是楚門的世界這個導演,我就決定去戲院買票捧場,不過實際觀賞後,覺得很可惜的本片錯過了成為科幻經典的機會。

經典的科幻片大致上有個公式,一.描述未來世界的體制 二.主角發現了體制上有缺陷 三.主角衝撞體制!譬如駭客任務、關鍵報告、機械公敵、魔鬼總動員...幾乎都可以找到類似的邏輯。本片的設定著墨過於單薄,但不虧是楚門的世界的導演,開場戲男主角向看似年紀相仿的辣妹喊了一聲媽,便把人類停留在25歲的未來世界輪廓
勾勒的十分鮮明,但大師接下來彷彿像酒吧裏喝醉的老頭,當你準備聽他精彩的訴說英勇事蹟,但他卻不勝酒力開始胡言亂語直到酒吧打烊!

這樣的設定,日本漫畫中有個很經典的題材,就是鋼之鍊金術師,這個漫畫的的設定很簡單,一個原則不管你想鍊什麼東西都是"等價交換",但有一個例外就是賢者之石,只要一顆賢者之石就能不等價的鍊成其他物品,原來賢者之石就是大量的無辜百姓的靈魂所製成!

電影也可看出這樣的設定,
貧民的死亡造就了上流時區的貴族永生
,可惜的是電影並沒有仔細交代體制的細節及結局,我很懷疑主角劇中的舉動,是否真的能改變體制,這不像楚門的世界,主角楚門只要發現世界是虛構的攝影棚,故事就能結束;主角的行為就像金融海嘯的雷曼兄弟,也許引起海嘯,但絕對不足以改變資本主義的型態,控制世界的貴族,能這麼簡單就被自己創造的遊戲規則擊敗嗎? 這是本劇中最不合理的地方,我想這就是無法成為經典的主因吧!

不過劇本的確寓意十足,本來足夠分享的資源,人類總是會設法獨自佔有,紀錄片餵不飽的地球就指出糧食本來足夠地球上所有人吃,但是非洲的饑民從我們有記憶以來,從不曾消失,這代表人性的貪婪始終沒有消失,世上永遠有某種型態的賢者之石,人類社會何時才有公平的等價交換呢?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沈ㄕㄣˇ沒ㄇㄟˊ之島 資本愛情故事 餵不飽的地球 觀後感












無意中在DVD出租店裡選了三部不同國家的紀錄片,卻發現這串聯起我們真實的生活,談到國家股神巴菲特提到了子宮彩票這個說法,假如他當初不是出生於美國,即使擁有同樣聰明才智的他,絕對會有截然不同的人生!所以他捐出畢生85%的財富,成為了我們心中應該的富人形象,但實際上我們對多數富人印象卻是貪婪!

『富有的人上天堂比駱駝穿過針眼還難』,意思就是財主很難進天國(因為通常他們信奉的是錢而非上帝)。另有資料顯示「駱駝」是一種用「駱駝毛」織成的線的通稱,這種線要撥掉外皮才能順利穿入針孔。

有篇報導國家富裕度與信仰虔誠度成反比? 提到多數貧窮國家比較虔誠,但美國卻例外,但扣除擁有美國95%財富的1%美國人,剩下的99%其實多數也是被剝奪的貧窮人民,美金一塊錢後面有句話 In God We Trust我們信靠神,但華爾街卻是 In Gold We Trust我們信靠錢!

資本主義的本質就是與他人競賽而獲得財富,所以維也納每年有兩百萬公斤的麵包滯銷,這些在市場中輸了的麵包卻可以餵飽難民,歐盟巨額補助了農產品出口的重重打擊非洲農業,使得塞內加爾當地的佃農即使每日工作18小時,還是無法養活自己,在這場競賽下輸的全是人命,那這跟台灣有何關係呢?巴西政府數十年來,大規模砍伐雨林,把土地清出來種植大豆,我們都知道亞馬遜雨林是地球之肺,全球暖化使台灣已有兩成的國土在海平面之下,在這全球化的過程中看不出台灣是個贏家。

餵不飽的地球導演在採訪中,誘導雀巢(全球最大的糧食生產公司)的執行長講出他的想法,他認為企業的責任 就是保持企業的獲利前景,而這環境要什麼有什麼,而隻字不提對其他人造成的傷害,甚至認為水資源就是為食物的一種而贊成私有化,假如有天我們要花錢買陽光大概也不是稀罕事了,工業革命機器取代人力,而現在企業獲利取代人命,花錢甚至可以買到正義,美國賓州的政府關閉了少年法院而發包給民間機構,而商人為求監獄滿房,買通法官來重判年輕人,其中甚至只是設計網頁取笑副校長,就被判刑九個月!

資產主義的運作下萬物皆商品,你看到大學生為了最新的智慧手甘願陪睡,電視雜誌也鼓吹所謂的時尚,在我們這個什麼都有、什麼都自由,卻怎麼都感到孤獨的時代,我們被物質所控制,而靈魂早已是上架的商品,仔細想想其實我們真正需要的並不多,但卻始終感到不滿足,因物質永遠解不了心靈的渴。

不談奢侈品,在這樣的環境下台灣的農業自給率只有30%,我們仰賴全球化的便宜資源,但這一切源自於還算便宜的油價,一但油價高過糧商能負擔的運費,台灣沒有能力餵飽自己,這是台灣產業結構很大的問題,為什麼我們從電視上卻看不到這樣的議題,只看到藍綠對立,能相信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電視上的名嘴跟政治人物,決對不是買不到糧食的那30%,這樣的體制絕對不代表正義,需要正義我們得靠爭取!

大前研一的M型社會告訴我們,中產階級已消失,我們必須努力的從這一端跑到另一端,我們換個說法,假如今天有個歹徒跑到你家,要求你們一家人從房子的這邊跑到另外一邊,跑最慢的兩個無法活命,你會開始跟家人比賽還是跟家人聯手制服歹徒?這答案很明顯,但不到生死存亡關頭,我們似乎做不出正確決定!

好好用功讀書長成為有用的人,已經悄悄變成努力用功讀書變成有錢的人,想擁有正義感並不簡單,還需要很大的勇氣,但我們需要更公義的社會,這制度需要大家一起發聲,別再當溫水青蛙了,努力的捍衛自己該有的尊嚴吧!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 觀後感


 劇情簡介

本片入圍金球獎最佳外語片,以南美革命英雄切‧格瓦拉年輕時旅行記事為藍圖的電影,由《中央車站》導演華特‧沙勒斯執導,男主角是拉丁語系電眼小生蓋爾賈西亞貝納主演。

1951年,患有氣喘的23歲醫學院學生格瓦拉與死黨阿爾貝托,載著滿滿的家當與憧憬,跳上屌車,從家鄉布宜諾艾利斯出發,揭開一場貫穿南美大陸的壯闊旅程。行過草原、高山、大河、深雪,儘管一路上險阻不斷,爭執難免,樂天浪漫的倆人仍被這前所未見的無邊景致深深感動。
隨著旅程逐漸開展,他們目睹並體驗了自從五百年前殖民者登陸以來,在這塊土地上所累積的種種創傷、苦難、與不義。貧富的懸殊、階級的對立、種族的剝削、帝國的壓迫,以及人世間永無止息的生、老、病、死,都不斷搖撼兩人的靈魂,也在青年格瓦拉的心裡埋下了日後改造世界的革命之火。<轉自開演電影網>


       這是2005年的電影,現在來看不會太晚,我想不會而且更合適,6~7年前的我可能忙於談戀愛,對於人生沒有很實際的思考,現在我有兩個小朋友,我的人生因為她們辛苦而但圓滿!


        談到小朋友,窮爸爸與富爸爸裏有一個現金流的遊戲,教導你如何達到財富自由,注意是"財富自由"而不是人生圓滿,在台灣扭曲的資本主義的社會下,可以跳脫資本主義所創建的金融秩序成為主宰財富1%的人被視為成功,但是這形同被慢性圈養,沒有背景有幾人真正跳脫這老鼠賽跑,或是有誰願意指出這不公平的一切!
     
蘇菲的世界有個深遠寓意的小故事,哲學家是什麼?哲學家是兔子身上吸血的小蝨子,有天有隻蝨子沿著兔毛,看到魔術師表演帽子戲法拿出兔子的這世界,他對著下面其他蝨子大喊,外面有其他世界呀!但是下面的蝨子卻表示吸血才是最重要的,也許身為蝨子要發現且有勇氣抗衡這一切是極其困難的,但切‧格瓦拉卻做到了!
        
        本片成功之處如同片名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一樣,他記錄革命前夕的切‧格瓦拉,前面以輕鬆愉快的方式去紀錄行程中的種種趣事,又深入淺出的紀錄南美洲土地上種種不公平的現象,所以就在革命之前片子結尾是很高明的,因為戰爭總是殘酷的,切‧格瓦拉在戰爭中的行為也是褒貶不一的,無論他的行為是對還是錯,但他憑藉自己的力量試圖去改變這世界,這點就值得尊敬!

       同樣也是在旅途中發現霧事件這被簡化的歷史漫畫家邱若龍,用另外的方式去完成了心中的感動,如同電影阿凡達的主角般的際遇,娶了族人為妻真正融入賽德克族,
切‧格瓦拉同樣也非印地安裔,也投入了一輩子為了南美人民,血統的文化與記憶並未蒙蔽了他們對人生的選擇與認同,他們都是巴萊(塞德克語"真正的人"),誠實面對內心聲音,勇敢去追求人生意義真正活著的人!



        台灣社會也有許多不公不義的事,買房子對許多百姓都是奢侈的願望,你可以忘卻這一切成為努力吸血的蝨子,也許可以幸運的擁有優於他人的物質生活,但是真切的幸福感或人生價值卻很難從這些物質生活去獲得,好比科技讓生活變的更便利,卻讓人際關係變的更疏離!這也是為什麼電影阿拉斯加之死這個剪掉信用卡燒掉鈔票,離開人類創造的社會獨身前往阿拉斯加的年輕人,會讓我們深深感動,因為生存本來就不該被制約!
  很多吃到苦頭的前輩會告訴你,社會就是這樣要認命,但實際上也許公平公義不會在我們這個世代看到,但不努力我們的下一代會永遠面對這樣的環境,那我們可以做什麼呢?我們可以用聲音去捍衛我們認同的價值,有時間我希望大家都了解Occupy Taipei 佔領台北這個網站,我也大力推薦清大彭明輝的教授的部落格,他是我心中學者的典範,也是真正的哲學家,他在1996年與朋友一起成功地擊退中央與地方炒地皮集團的1,025公頃香山濕地開發案,用行動證明我們都有能力去捍衛這些不平等的事情!台灣的資本主義是非常狹隘且扭曲的,我從上海旅遊回來也是看見對岸貧富差距的可怕,也許公平公義不會在我們這輩身上看見,但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台灣人,我們要覺醒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