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亨利和賈伯利是一對父子,他們共同的喜好是音樂,然而他們的音樂品味卻迥然不同,而對於政治的歧見更導致賈伯利離家出走的原因。
二十年後,傳來流落在街頭的賈伯利被送到醫院動了腦瘤切除的手術,而手術後,他的精神狀態痴呆且遲緩。因為腫瘤已嚴重損害大腦,以至於賈伯利無法再製造新的記憶,所以他一直認為自己還活在六、七○年代,活在那個反戰、抽大麻以及迷幻搖滾流行的嬉皮年代。
不想要再失去兒子的亨利,找來研究音樂和腦瘤的黛安教授對賈伯利進行音樂治療。黛安很快地發現賈伯利對於迷幻搖滾樂特別有反應,像是披頭四、巴布狄倫和死之華合唱團等音樂。當他聽到這些音樂,他能夠侃侃而談且對答如流,完全不曉得這個年代已經過去了。
然而,對搖滾樂一點都不了解的亨利,認為等於是「吵死人的音樂」,但是為了與兒子重新建立溝通管道以及修復彼此的關係,他下定決心要徹底研究六○年代的所有搖滾樂…。
轉自開演電影網
本片是改編自奧立佛薩克斯的火星上的人類學家的第二個故事,作者最有名的作品為睡人,也在1990改編成電影,所以本片是因腦神經學為始,但貫穿本片的元素為音樂及父愛。
音樂這元素讓主角賈伯利彷彿有了起死回生的作用,鉅細靡遺的介紹除了讓歌迷重溫舊夢,認真的態度,使這些樂團首深受感動而支持本片,讓死之華樂團同意使用他們的歌The Music Never Stopped來當作本片片名。
音樂的背後就是一種文化的呈現,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父親亨利對戰爭的認知是保家衛國是種榮耀,而兒子賈伯利對於投入其他國家的戰爭,而與親友分開是感到憤怒及厭煩的,這使得父親與兒子的爭執日漸加深。
![]() |
| 賈伯利與他女友及好友 |
但另外重要的元素就是父愛了,在兒子消失了二十年後,能從回家人懷抱,即使是判若兩人,父親也要想辦法彌補這二十年的空缺,這裡劇情漸進式的處理我覺得是非常寫實及合理的,亨利當然還是懷念小時候那乖巧的賈伯利,所以他會逃避偷懶不去醫院面對兒子,而找來黛安教授使用音樂療法時,當然也選擇自己熟悉喜愛的音樂,而非這些這些他覺得吵死人又讓兒子誤入歧途的迷幻音樂,但這時亨利老婆的眼淚,讓固執的亨利有了改變,去思考什麼才是兒子真正需要的,而開始去了解與接觸這些他認為吵死人的音樂!
![]() |
| 亨利用自己的唱片去交換兒子愛聽的樂團 |
![]() |
| 亨利為兒子換上嬉皮式的打扮 |
就像演唱會不免要散場,母親帶著穿著西裝的賈伯利要離開醫院去參加父親喪禮,賈伯利不安的一直找東西,原來就是在找父親亨利,這時母親告訴他父親走了的事實,但腦受傷的賈伯利還是記不住父親真實的年齡,在告別式中父親的遺言交代要放首歌,音樂響起不是亨利與老婆的定情曲,而是兒子的最愛死之華的歌曲,雖然是迷幻搖滾,但這濃濃的父愛還是讓我留下感動的眼淚....
父母親都怕小孩誤入歧途,在沒有充分的溝通下,愛會變成枷鎖,這是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難題,所以劇中亨利可以放下自己的想法,從排斥到接觸甚至了解,這沒有愛心及耐心是很難完成,因為這時時都挑戰著本來的價值觀,但事實證明放下卻擁有更多!讓孩子自由揮灑,只要不做犯法或有損健康的事,夢想會讓孩子找到屬於他們的天空!
類似題材電影可看 海洋天堂 記憶拼圖 胡士托風波 睡人
類似題材電影可看 海洋天堂 記憶拼圖 胡士托風波 睡人







